“三天開會、五年沉睡”,履職渠道少;“開會畫圈、散會靠邊”,作用發揮不明顯。如何讓黨員代表履職常態化,讓黨員代表和群眾的聯系更加密切,費縣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為有效解決以往黨代表在履職過程中的問題,臨沂費縣創新搭建管理服務、民主監督、議事決策、聯系服務“四個平臺”,發揮“四個作用”,全力推動實現黨代表履職“常態化”,黨代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明確和強化,黨代表和黨員群眾的聯系更加緊密。
搭建管理服務平臺,發揮聯絡服務作用。體制機制是做好一項工作的前提和保證。黨代表是黨員利益的代表者,是黨代會常任制的主體。費縣積極探尋黨代表發揮作用的組織載體,進一步健全制度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到“有章理事、有人干事、有錢辦事”。
費縣將黨代表履職“常態化”定為縣委書記抓黨建突破項目,抽調6名業務骨干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下發代表管理、列席會議、民主評議、意見辦理、視察調研、提案提議等制度,形成“1+9”黨代表履職機制。建立縣黨代表聯絡辦公室、基層黨代表工作室和黨代表所屬基層黨組織三級代表聯絡機構,定期梳理匯總、逐級提報并實時反饋黨代表閉會期間收集但無法協調辦理的問題建議,構建起上下聯動工作體系。定期圍繞黨性黨風、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等方面,采取分類分層的方式開展黨代表專題培訓,并將黨代表培訓納入全縣干部培訓規劃,定期組織赴先進地區、知名高校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同時,在縣電視臺設立《黨代表風采》專欄,大力宣傳優秀黨代表事跡,營造濃厚黨代表履職氛圍。
搭建民主監督平臺,發揮監督保障作用。費縣聚合黨代表民主監督與黨內監督的“雙翼”之力,助推黨代表履職盡責有實效。
費縣建立決策監督機制,明確對全局性、長遠性問題,經常委會、全會研究通過后,必須提請黨代表大會審議同意方可執行,且在召開常委會、全會時,適當邀請部分基層黨代表列席監督,形成常委會對全會負責、全會對黨代會負責的監督運行機制。建立“年初立項、年中調研、年底評議”提案提議督辦機制。年初,匯總梳理代表提議,條件具備的,及時立項、立即解決;無法立即辦理的,明確節點、逐步解決。年中,組織黨代表監督調研辦理情況,督促進度,協調解決難題。年底,組織黨代表集中調研,聽取報告,驗收成果。建立實績評議機制。每年年底,組織黨代表對同級黨委及所屬黨組織、機關單位進行集中實績評議,評議成績納入單位全年考核范疇,倒逼加快工作推進。目前,已組織黨代表開展評議6次,整改問題312個。
搭建議事決策平臺,發揮參謀助手作用。費縣建立黨代表大會年會主導機制,明確擬在鄉鎮人代會研究、審議的事宜,必須提經黨代表大會研究后方可上會。建立集中調研機制,確定每年7月為“黨代表集中調研月”,組織18個活動小組圍繞黨的建設、經濟發展、民生事業等,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形成調研報告,為黨委決策提供意見建議。去年以來,已開展視察調研39次,提供意見建議73條。建立黨代表列席所在單位重要會議,黨代表列席黨建專題會、紀委全會、組織工作會等會議制度,明確黨代表可就會議事宜提出質疑或建議,暢通黨代表參政議政渠道。黨代表先后列席縣委全委擴大會議、縣委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14次,參與370人次。邀請100名一線黨代表參加全縣“兩會”,并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積極建言獻策,收集意見建議100件,采納78件。
搭建聯系服務平臺,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費縣緊扣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和黨員群眾關注的熱難點問題,扎實做好黨代表視察調研活動,進一步筑牢黨代表聯系服務黨員群眾根基。
費縣以鄉鎮、村居及衛計、教育、公安等行業系統為單位,成立黨代表工作室(站),統一印制履職手冊,公開黨代表信息和活動安排,打造高標準黨代表履職主陣地。目前,已打造縣黨代表綜合服務中心1處,鄉鎮、村居、行業黨代表工作室(站)42處。建立集費縣黨代表工作網,提案辦理、履職評價系統,微信公眾平臺和“我要找黨代表”為一體的“黨代表履職云平臺”,安排專人定期匯總問題建議,及時反饋承辦單位,督促抓好整改落實。截至目前,共收到互動信息52條,辦理提案提議46條,辦理建議回復50條。建立縣委委員聯系黨代表、黨代表聯系黨員群眾制度,每名縣委委員聯系2至3名基層一線代表,每名黨代表結對聯系3至5名黨員群眾,每年開展溝通交流2次以上。結合“結親連心”、第一書記工作和“主題黨日”活動,定期組織黨代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17年以來,全縣黨代表共聯系黨員群眾6560人,收集意見建議120條,累計開展志愿幫扶活動260次,幫扶2000余人,解決問題56件。
臨報融媒記者 徐淑剛 羅志強
通訊員 唐娟 侯天雨 張焱
關鍵詞:黨代表履職管理系統,黨代表履職評價系統